一、科技創新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動力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綠色低碳領域的科技革命,將深刻影響到國際競爭優勢、可持續發展和地緣政治經濟格局。
科技創新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當前,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中期,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碳排放存在強耦合關系,兼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目標實現,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例如在能源供應方面,必須加快零碳能源供給能力,既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水平,也要發展氫能等零碳非電源技術;在能源使用方面,需要大力發展節能技術,開發終端用能電氣化和零碳燃料替代,逐步降低化石燃料消耗量;針對水泥、鋼鐵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近期要繼續推進節能改造,大力推行綠色生產,中遠期看還需要應用燃料/原料與過程替代技術、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負排放技術;在系統減排方面,需要大力發展信息化智能化能源管理、能量系統優化、資源循環型耦合技術等。此外,還有超高效光伏技術、可控核聚變等新型核能技術、電力多元轉化技術、人工光合作用技術等顛覆性技術。這些技術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共同支撐綠色低碳轉型目標的實現。
通過科技創新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是全球性共識。2020年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通過制定面向碳中和的科技戰略與計劃,加快布局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美國拜登政府簽署《應對國內外氣候危機的行政命令》,提出全面加強清潔技術研發。美國能源部宣布提供1億美元的資金,以支持變革性的低碳能源技術研發;美眾議院能源與商業委員會提出《清潔未來法案》,提出將投入1000億美元幫助各州、城市、社區和企業向清潔能源經濟轉型。法國于2020年9月推出《國家經濟復蘇計劃》,將在“生態轉型”方面投入300億歐元,發展綠色交通、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建筑節能翻新、農業轉型等,并支持具有長期減排潛力新技術的研究與實踐;英國于2020年10月發布《綠色工業革命的十項計劃》,將支持包括海上風電、氫能、核能、電動汽車、綠色公共交通、零噴氣式飛機和綠色船舶、綠色建筑、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自然環境、綠色金融與創新等十個重點領域的綠色技術創新和發展。韓國宣布了“綠色新政”計劃,從2020年到2025年,政府將投資73.4萬億韓元,以支持綠色基礎設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綠色交通、綠色產業、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綠色技術的發展,加快向綠色低碳社會的轉型。應當說,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正成為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科技競爭的重要新興領域,誰搶占了綠色技術創新的先機,誰就占據了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必須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技術自主創新之路。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特別是在綠色低碳發展這一前沿領域,絕不可能通過技術跟跑、設備組裝等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這一場綠色技術創新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
二、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是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要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增強市場在配置資源和連接創新各環節中的功能,吸引創新要素向綠色領域集聚。《實施方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系統謀劃了市場導向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各項工作,對我國綠色低碳科技的創新和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其突出特點表現在:
注重面向需求,增強綠色技術供給能力。《實施方案》錨定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目標,著力提升綠色技術供給能力。聚焦能源節約與綠色低碳轉型、污染治理、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低碳與零碳工業流程再造、生態系統固碳增匯、負碳及溫室氣體減排等關鍵領域,定期征集共性技術難點和技術需求。組織實施“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大氣與土壤、地下水污染綜合治理”、“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治理”等重點專項技術攻關。相關舉措將加快推動形成一批基礎性、原創性、顛覆性綠色技術創新成果,有效解決綠色低碳發展科技支撐不足的問題。
注重創新協同,壯大綠色技術創新主體。《實施方案》提出著力培育一批綠色技術領軍企業、綠色低碳科技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一步壯大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主體。同時,通過強化創新平臺基地建設,優化綠色技術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等創新平臺基地布局,持續優化整合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此外,還提出強化創新主體協作融合,形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金介”合作機制,更好發揮綠色技術融資合作中心、綠色技術創新聯盟等機構協同作用,以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增強市場在配置資源和連接創新各環節中的功能,形成各環節相互銜接、融合的創新體系。
注重效能提升,加快綠色技術轉化應用。針對當前我國綠色技術轉化應用效率低的問題,《實施方案》提出布局建設若干國家綠色技術交易平臺,健全綠色技術交易平臺管理制度,健全綠色技術推廣機制,發布綠色技術推廣目錄,通過向國家綠色技術交易平臺和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推送、組織開展綠色技術交流等方式,加快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此外,《實施方案》還提出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建設,加大政府綠色產品采購力度,完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等措施,加快推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發展,大幅度解決綠色技術落地難的問題。
三、以機制為保障,提升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服務能力
推動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在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引導,建立完善的約束激勵機制。《實施方案》全面優化綠色技術評價、金融支持、人才培養、產權保護等服務保障,吸引創新要素向綠色領域集聚,為綠色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綠色技術評價方面,明確加強綠色技術創新與標準化工作聯動,指導推動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加快制定發布本領域綠色技術評價方法,提升綠色技術評估水平。金融支持方面,要求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加強綠色技術創新的股權支持力度,發揮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作用,綜合應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方式支持綠色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強調圍繞綠色技術研發人才、綠色技術經紀人隊伍等,實施綠色技術領域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培養高素質、專業、高效的綠色技術人才隊伍。產權保護方面,要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建設知識產權專題數據庫,組織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強化綠色技術產權服務保護。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作為多年在綠色低碳領域奮斗的從業者,我深切感受到科技創新對于綠色低碳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讓創新要素集聚、讓各類型綠色技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為高質量發展裝上新的綠色引擎。(張英健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源與環境業務部主任)
原標題:打造綠色技術創新新引擎——《關于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方案(2023—2025年)》政策解讀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