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態環境廳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四川省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各市(州)生態環境局、發展改革委(局):
為落實《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了《四川省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方案(2021—2023年)》,現印發你們,請根據職責和分工,加大推進落實力度,加強工作協同配合,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
附件:四川省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方案(2021—2023年)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1年11月10日
附件
四川省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方案(2021—2023年)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促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按照《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 關于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通知》(環辦科財〔2020〕27號)要求,結合我省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省委十一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將清潔生產審核作為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抓手,拓展清潔生產審核領域,提升清潔生產審核質量,從源頭上減污降碳,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發展循環經濟體系,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突出重點,全面推進
重點行業企業是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重點,堅持節能減污降碳并重,突出“高耗能”和“雙超”“雙有”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鼓勵引導其他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企業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推進重點行業、涉重金屬和化工園區開展整體清潔生產審核,拓展清潔生產廣度和深度。
2.創新引領,提質增效
跟蹤國內外清潔生產先進技術和研究成果,在政策、資金、稅收等方面鼓勵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企業開展先進清潔生產技術研究、開發、應用和推廣,促進清潔生產技術提檔升級;規范咨詢機構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根據重點行業、園區和企業工藝裝備、能耗、環境影響和清潔生產水平等情況,實施差異化清潔生產審核,提升效率,力求實效。
3.政府引導,市場推動
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要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按照《清潔生產審核辦法》《四川省清潔生產審核實施辦法》的具體要求和程序,認真履行組織、監管和引導職責,共同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各有關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充分發揮清潔生產節能減污降碳作用,加快先進清潔生產技術研發、應用和推廣,制定措施和鼓勵政策,通過市場機制促進清潔生產健康有序發展,不斷壯大清潔生產產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3年,清潔生產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清潔生產審核的范圍及數量明顯提高。全省清潔生產審核管理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審核程序進一步優化,審核質量進一步提升。清潔生產節能減污降碳作用更加明顯,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根據我省產業結構及分布并結合清潔生產審核現狀,重點實施以下六方面工作任務。
(一)理順管理機制,完善制度體系
各級發展改革部門為清潔生產綜合協調部門,會同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組織經信、財政、科技等有關部門參與的清潔生產協調工作機制。發展改革部門負責“高耗能”企業的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生態環境部門負責“雙超”“雙有”企業的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發展改革、生態環境部門按照《清潔生產審核辦法》《四川省清潔生產審核實施辦法》的要求,提出并發布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名單、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實施效果進行評估驗收并公布評估驗收結果。
各級發展改革、生態環境部門以及經濟和信息化等行業主管部門應結合當地節能減排、污染綜合整治、促進循環經濟等工作,鼓勵企業自愿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由縣級以上發展改革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經濟和信息化等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相關程序可參照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程序開展。
(二)緊扣中心任務,推進重點行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
各市(州)要根據當地產業布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結合產排污、碳排放與能源消耗的大小及強度和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等,梳理轄區內清潔生產審核重點,確定轄區內清潔生產審核重點行業企業,建立清潔生產審核重點企業清單,原則上在2023年前完成一輪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節能、降碳及大氣污染物減排重點區域,攀枝花、樂山、內江、達州、宜賓、成都市等,冶金(鋼鐵、有色冶煉)、建材(水泥及其制品、磚瓦、陶瓷、玻璃)、火電、化工(基礎化學原料、工業顏料)、焦化等為重點行業。VOCs污染物減排重點區域,成都平原地區及臭氧超標地區,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家具制造、制鞋等為重點行業。化學需氧量、氨氮及總磷減排重點區域,沱江、岷江、渠江、涪江流域地區,化工(化學農藥、工業顏料、化學纖維、化學基礎原料、氮肥制造等)、白酒、農副食品加工(牲畜屠宰、蔬菜加工、豆制品制造)、造紙、調味品制造、原料藥制造等為重點行業。廢水中重金屬減排重點區域,德陽、樂山、攀枝花、成都、自貢、涼山、綿陽等,有色金屬礦采選及冶煉、稀土冶煉、電鍍、電子、鉛蓄電池、皮革、化工等為重點行業。
(三)試點先行,拓展清潔生產審核領域和范圍
為充分發揮清潔生產審核在優化資源配置和工藝流程,助推產業升級等方面的作用,各市(州)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重點行業,以化工、涉重金屬等重點園區為整體,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試點示范,推廣清潔生產先進共性技術和設備,提高資源和能源循環利用率,促進重點行業、園區整體達到節能、減污、降碳的目標。選取淡水養殖行業(池塘)、住宿餐飲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試點,拓展清潔生產審核向農業、服務業延伸。
在2023年底前,成都、綿陽市各完成一個工業園區開展整體清潔生產審核試點示范,德陽、雅安、宜賓、瀘州、眉山市各完成1個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試點示范,樂山市完成1個住宿餐飲業或淡水養殖行業清潔生產試點示范。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政府購買第三方清潔生產審核服務試點。
(四)強化監管,促進清潔生產審核健康發展
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應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按照法規要求,及時公開相關信息,接受公眾監督;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清潔生產審核,按照清潔生產方案組織實施并取得預期效果。咨詢服務機構應按照規定的內容、程序和方法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確保清潔生產審核質量。各級發展改革和生態環境部門要認真履行監管責任,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未按照規定公布能源消耗或者重點污染物產生、排放情況的、不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或者在清潔生產審核中弄虛作假的、或者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不報告或者不如實報告審核結果的等違法行為,及時依法予以處理;嚴把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質量關,嚴肅依法查處咨詢機構弄虛作假行為,公開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報告評審情況,包括報告得分、咨詢機構名稱、評審專家等信息,定期公示咨詢機構業績排名等;對企業和咨詢機構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有關情況,將按照有關程序,依法依規計入其信用記錄。通過督促引導,提升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質量和績效,保障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五)加強科技研發與創新,提升清潔生產技術水平
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技術、管理和模式創新,提高清潔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激發企業主動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內生動力,主管部門依法依規落實監管責任。各級發展改革、生態環境及行業主管部門應組織對區域、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清潔生產技術缺乏和薄弱環節開展技術攻關,解決重點行業和工藝所需的清潔生產關鍵技術和評價指標。實施清潔生產差異化審核管理,根據企業生產工藝、技術裝備、資源消耗和對環境影響程度,探索實施差別化清潔生產審核,突出重點,提升管理效率。推動清潔生產審核與排污許可銜接,依據排污許可分類管理、排污總量及濃度執行情況等確定清潔生產審核重點及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名單。
2022年制定清潔生產差異化審核管理試行辦法,每年重點解決1——2個技術難題。
(六)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升能力
全方位開展技術培訓。各級發展改革、生態環境部門要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對專家、咨詢機構、企業,以及縣級以上清潔生產監督管理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全面提升清潔生產審核報告編制、評估和清潔生產方案實施、驗收等各環節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到2023年,各市(州)發展改革和生態環境部門對轄區內有關機構和人員完成一輪培訓。
加強技術服務和指導。充實和完善省級清潔生產專家庫,補充全省重點行業、清潔生產研究、綠色低碳研究和生態環境管理專家,進一步發揮專家在政策制定、技術研發、指導幫扶和評估驗收中的作用,鼓勵各市(州)建立市級專家庫;充分發揮“四川省強制性清潔生產管理系統”平臺作用,及時向企業和社會提供有關清潔生產方法和技術、可再生利用的廢物供求以及清潔生產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務,共享技術成果和專家服務。加強綜合能力建設。各級發展改革和生態環境部門要積極引進清潔生產技術和管理人才,加強清潔生產與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融合,把節能降碳減污增效的清潔生產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生活全過程;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協會、行業龍頭企業等參與地方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技術導向目錄、審核指南和案例匯編等清潔生產技術文件制定,推進清潔生產技術開發、研討、交流與推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對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的組織領導,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與生態環境部門要履行組織和協調職責,統籌推進本轄區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將責任落實到各級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二)落實資金保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將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經費納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保障組織評估與驗收、培訓等清潔生產審核相關工作經費。研究制定鼓勵性政策經濟措施,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社會資金進入清潔生產審核領域,開展清潔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試點示范、重大清潔生產項目實施等。
(三)強化目標考核
各市(州)發展改革和生態環境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參照本方案擬定本地區三年工作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于2021年11月底前報生態環境廳和省發展改革委。將各市(州)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年度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年度黨政同責目標考核,推動全省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邁上新臺階。
(四)加強宣傳引導
各級發展改革、生態環境部門要利用各類媒體和行業協會等,在世界水日、地球日、“六五”環境日等重要節點,組織宣傳清潔生產法律法規、政策規范、管理制度和清潔生產審核典型案例,提高對清潔生產的認知度及認可度,提升政府管理人員、企業經營管理者和社會公眾的清潔生產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