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節點,愈發深諳精細化管控的污水處理也迎來了一個新命題:提質增效。
早在四年前,“水十條”落地,標志著污水處理開始真正進入“效果時代”。在2007年至2017年,污水處理量從176.5億噸增加至569.8億噸,實現了逾三倍的驚人增長。規模急速上揚的同時,各地對出水水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污水處理企業需要加強新技術應用,進一步提升出水水質,降低投資和運營成本。
另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關于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各項利好政策相繼登場。2019年5月,為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盡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住建部、生態環境部等聯合發布城鎮污水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將進入污水處理廠生化需氧量(BOD)濃度提升到100mg/L的要求,折算到COD濃度則為約200—230mg/L。
為緊跟國家整體要求,區域性的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施方案陸續印發。地方層面上,包括四川省、陜西省、廊坊市、青島市、長沙市等多地發布了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另據此前多地公開的中央環保督察專項整改方案,“開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被大部分省區列為整改重要內容。整體來看,排放標準日趨嚴格,不僅核心指標遞增,排放標準值也愈發精準。
至此,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已成為城鎮污水治理行業發展的重要需求。針對污水處理效能的提升,一系列政策對污水廠、管網等工作提出了階段性的目標以及實施舉措,而要達到前述目標,包括泥水同步,水氣同治、資源循環、科技創新、環境友好、智慧管理在內的六大領域將成為污水處理“必修課”。
這其中,提升污水處理率、加快城區污水管網建設、推進城市市政污水管網新建和改造修復等都是重點。這也意味著,污水收集率低、污水處理廠的能耗藥耗巨大、污泥處置存短板,這些“卡脖子”的問題到了不得不直面和解決的時候。迄今,不少地方仍存在新建管網鋪設長度不足、已建管網雨水和污水混接現象嚴重、因管網材質差或維護不力等原因造成的管道破損等待解難題。
缺口意味著機會。污水處理產業鏈一般分為污水排放、污水管道網絡和污水處理廠三部分。統計年鑒顯示,2018年,我國城市排水管道長度達到68萬公里,如果這些管網很多需要提質增效,同時加上新建新的管網設施,無疑意味著很大的工程。而在常規污染物的控制方面,圍繞集中式生活污水的處理,各類污水處理專用機械、市政管網、污泥處理處置等設備,以及膜組件、藥劑等環保產品仍將有極大的市場需求。
“十三五”時期,水處理處理投資規模將達到13922億元,是此前5年的三倍。亦如業界所言,“對于東部發達地區、中部缺水地區,一個縣或者縣級市一年花費上億元污水處理費并不鮮見,能夠回用、綜合利用的空間巨大。”有專家預測,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總數將不斷上升,市場化運營服務的增量和保有量兩項指標將長期穩定在高位運行。
若按照年均復合增長率8.62%測算,2022年規模以上污水處理企業銷售收入將達到732億元。啟信寶的數據顯示,經營范圍包含污水處理、成立時間為2019年1月至11月的企業接近32859家,平均每天超過100家。而隨著政府部門實行提前介入項目、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主動服務、強化監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城鎮污水行業逐步形成了優質的營商環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