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危機已經從行業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作為危機的“主角”,中國建材業如何化解這一矛盾,除了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限產外,關鍵要向市場要份額。
為什么選擇東盟?
經過一個多月籌備,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與中國 東盟商務理事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建材企業走進東盟商機分析報告會”近日在北京舉行,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為什么選擇東盟?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孫向遠回答:東盟連續四年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更是中國企業在國外投資的*大市場。以建材業為例,中材在東盟的成功為他們贏取了“2012中國走進東盟成功企業”稱號,加上一批富有進取心的中小建材企業的市場開拓,中國建材業在東盟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在此背景下,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將東盟作為推動建材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區域,并圍繞這一目標開展工作,顯得順理成章。
孫向遠表示,中國建材業目前面臨巨大的轉型升級挑戰,許多企業不同程度地承受著產能過剩的壓力。如何消化過剩產能,需要尋找新的市場,而中國東盟自貿區的逐步成熟,無疑為轉移過剩產能、提高綜合競爭力指出了一條道路。“本次商機分析報告會就是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為協助企業‘走出去’搭建的一個平臺。”孫向遠說。
既有傳統建材也有新題材
作為本次會議的另一家主辦方,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有著雄厚的客戶資源,特別是該會的中方秘書處邀請了在城市投資、建筑業、建材業方面頗有分量的東盟嘉賓參會,并向中方企業介紹了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投資與貿易政策、建材市場需求等,讓中國企業獲取了不少政策信息和市場信息。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秘書處副秘書長許寧寧說,去年9月,中國在出席第九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時,就對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更大力度提升自貿區建設水平;二是更大力度深化雙向投資合作;三是更大力度推進互聯互通建設;四是更大力度促進社會人文交流。“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推動,還是地緣關系,都使得東盟地區成為中國建材企業‘走出去’的重要選擇”。許寧寧分析。
記者在這次商機分析報告會的參會嘉賓名單上發現:印度尼西亞駐華大*商務參贊馬龍珞、馬來西亞駐華大*公使銜參贊翁忠義、新加坡駐華大*經濟參贊陳如海、泰國駐華*公使銜參贊程瑞聲等悉數到會,充分表明東盟方面的重視以及對合作的興趣。
而國內建材企業也報名踴躍。參會代表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石材、建筑機械等行業。令人欣慰的是,參會企業也并非全是傳統建材企業,代表綠色建材、環保建材的復合材料、建筑防水、節能房屋等新題材企業也派代表參加,如中建材進出口公司、中材、中材裝備等都拿出了節能減排產品。
據了解,海關總署、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國家建筑材料展貿中心等方面,也表示要為中國建材業走出、走向東盟提供更好的條件。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